滨海新区教育信息化项目实践研究指导意见(2018-2020)
- 教委信息化办公室
- 2018-09-21 09:41
- 阅读 19540
为加快推进滨海新区教育现代化进程,依据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(2011-2020年)》、教育部《教育信息化“十三五”规划》、《天津市教育信息化“十三五”规划》等文件精神,结合《滨海新区教育信息化规划(2018-2020)》的总体部署,特制定“滨海新区教育信息化项目实践研究指导意见(2018-2020)”。
一、指导思想
坚持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发展理念,实施“互联网+”教育发展战略,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为核心,积极推进“未来学校”建设,探索大数据、物联网、3D打印、虚拟现实、人工智能、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在校园中创新应用的实践研究,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,引领滨海教育信息化处于国内先进水平。
二、研究主题
确立“以互联网+众创教育促进中小学未来课堂建设的实践研究”为今后的项目实践研究主题,关键词:互联网+、创客教育、众创空间、STEAM教育、未来课堂。
三、“主题”说明
1.“主题”提出的背景
创客(Mak-er)的“创”指创造,“客”指从事某种活动的人,“创客”本指勇于创新,努力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的人。这个词译自英文单词“Mak-er”,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微观装配实验室的实验课题,此课题以创新为理念,以客户为中心,以个人设计、个人制造为核心内容,参与实验课题的学生即“创客”。
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:“大众创业,万众创新”,众创(Mass innovation)的提出即源于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的理念。
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,基于学生兴趣,以项目学习的方式,使用数字化工具,倡导造物,鼓励分享,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、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。这个定义来自2016年2月的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创客教育专委会聚集了创客、创客教育界的20余位专家和实践者共同研讨的成果。
“众创教育”则更加突出了一个“众”字,在STEAM教育理念的基础上,强化众人的智慧、团队的合作。
未来课堂是以全新的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,基于VR/AR、AI、BYOD和可穿戴设备等现代应用技术,高度整合先进教学设备和海量教育资源,实现线上线下、多学科混合、情景互动、分组合作的智慧型教学环境。
为了加快推进滨海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,探索互联网+环境下教学模式的重塑,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,特提出“以互联网+众创教育促进中小学未来课堂建设的实践进行研究”为实践研究主题。
2.“主题”研究的意义
众创教育需要建设众创空间,众创空间融合了VR/AR/MR、AI、BYOD、3D打印和可穿戴设备等现代应用技术,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,以设置项目为载体,使用各种数字化工具,通过集思广益、团队协作的方式创新作品,分享成功与失败的行为体验。这些就促使学校教育紧贴时代发展,与社会发展形成一体化,也必须将传统的教学过程进行重组,充分应用互联网资源,以微课、慕课等新型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线上线下自主获取多学科知识,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、网络应用、实践操作、创新创造、审美能力、坚强意志、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,实现学生教育真正的面向世界,面向未来。
四、方法步骤
1.参与研究的学校,一把手需具备较高的信息化素养和领导力,学校有一批志同道合且专业素质较高的学科教师。
2.学校由一把手亲自负责,建立“教育信息化项目实践研究”小组,在“主题”之下,结合本学校实际情况和自身的特长,参照“项目指南”遴选或制定本学校的研究项目,细化研究内容,拿出具体的研究方案,报教体委。
3.教委结合智慧校园示范学校建设,遴选适合的学校作为项目实践研究主体,配置众创空间实验教室,并给予项目研究资金支持。
4.教委和学校,需适时组织主要研究人员进行专项培训、外出学访、挂职学习等,聘请国家级创客教育专家莅临讲学和指导。
5.完成项目报告,召开现场会,推广成功经验。
五、项目指南
1.基于物联网、大数据的一体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的未来教育教学环境建设及其应用研究;
2.MOOC、微课、翻转课堂、SPOC等适应未来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;
3.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;
4.众创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;
5.中小学众创空间建设与应用研究;
6.众创教育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;
7.STEAM教育促进学生多向思维发展的研究;
8.人工智能技术/可穿戴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;
9.AR/VR/MR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;
10.基于未来智慧课堂的个性化学习研究。
发布评论
还能输入 140字
用户评论